季节真的会影响卵子质量?


别以为 “选季节促排” 是玄学,研究发现,卵子质量还真和季节 “挂钩”。
1. 夏季取卵,优质卵子比例更高
一项针对 155 名女性的研究显示,夏季和冬季取卵的结果差距明显:
- 优质卵子比例
:夏季取卵的优质卵子占 19%,冬季只有 13%; - 卵子异常风险
:冬季取的卵子更容易出现 “小毛病”—— 透明带增厚(像卵壳变厚,精子难穿透)、卵周间隙增大(卵子周围空隙变大,可能过度成熟)、卵泡形态异常(不圆润,可能伴随染色体问题),这些异常风险比夏季高 50%-60%。
简单说,夏天的卵子更 “精神”,冬天的卵子容易 “状态不佳”。
2. 非夏季高温,可能悄悄 “减卵泡”
哈佛大学的研究更细致:跟踪 631 名女性的卵巢储备后发现,环境温度对窦卵泡数(反映卵巢储备的 “种子库”)影响很大:
-
检查前 90 天,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 1℃,窦卵泡数就减少 1.6%(比如原本 20 个卵泡,可能变成 19.7 个); -
更关键的是:这种影响在非夏季(11 月 - 次年 6 月)更明显,而夏季反而影响很小 —— 就像人体对夏季高温 “适应了”,卵巢也更 “抗造”。
为啥夏季卵子更 “给力”?

季节影响卵子质量,背后藏着科学道理:
1. 光照够,激素更 “听话”
夏季光照时间长,人体合成的褪黑素更规律。褪黑素不仅管睡眠,还能调节生殖激素,让卵子成熟更顺利。研究发现,光照不足时,激素紊乱可能导致卵泡发育 “参差不齐”,就像一群学生没按节奏上课,有的快有的慢。
2. 温度适应,卵巢更 “稳定”
夏季虽然热,但人体和卵巢早就适应了这种温暖环境;而春秋冬突然升温(比如暖气太足、倒春寒后骤热),卵巢可能 “不适应”,影响卵泡生长。就像植物在恒温环境下长得更旺,忽冷忽热容易 “蔫”。
3. 夏季 “天然补给” 多
新鲜蔬果丰富(比如蓝莓、菠菜含抗氧化物质),阳光促进维生素 D 合成(维生素 D 能改善卵子质量),这些 “天然营养包” 也在悄悄帮卵子 “加分”。

促排咬抓住这 3 个关键点

1. 优先选夏季启动促排,踩准 “黄金期”
如果时间允许,尽量在夏季(6-8 月)启动促排。数据显示,这个季节不仅优质卵子多,卵泡数量也更理想 —— 前面提到的研究中,夏季平均每人取卵量比冬季高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2. 非夏季促排?注意 “控温” 和 “补光”
- 别让卵巢 “受凉” 或 “受热”
:冬天别长时间待在空调房(温度保持 24-26℃),夏天避免暴晒后立刻进低温空调房,减少温度骤变刺激; - 给身体 “补点光”
:每天上午 9-10 点晒 15 分钟太阳(别暴晒),促进维生素 D 合成,阴雨天可以吃点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(深海鱼、蛋黄)。
3. 打好 “基础功”,别让季节背锅
季节只是 “助攻”,自身准备更重要:
- 别熬夜
:熬夜会打乱褪黑素分泌,让卵子 “生物钟紊乱”; - 控体重
:BMI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卵泡质量,尽量保持在 18.5-23.9 之间; - 抗氧化饮食
:每天吃一把坚果(核桃、杏仁)、一杯豆浆(含植物雌激素),帮卵子 “抗衰”。

这些 “季节误区” 别踩

- 别等 “最冷 / 最热” 时促排
:深冬(12-1 月)和盛夏酷暑(极端高温天)反而不好,卵巢可能 “应激”; - 别迷信 “季节万能论”
:季节只是影响因素之一,AMH、年龄、方案也很重要。如果年龄较大、卵巢储备差,别硬等季节,及时就医更关键; - 促排期间别 “闷着”
:哪怕在冬天,也要每天散步 20 分钟,促进盆腔血液循环,让卵泡 “喝足营养”。
让卵子 “赢在起跑线”

促排不是 “硬碰硬”,有时候选对时机比盲目努力更重要。季节就像卵子的 “隐形教练”,夏季帮它 “状态拉满”,其他季节做好防护也能减少干扰。
记住:好卵子需要 “天时(季节)+ 地利(环境)+ 人和(自身准备)”。下次促排前,不妨看看日历,踩准季节的 “红利”,也许就能收获满满啦~